新中国成立以来,在社会主义建设、改革开放和沈阳振兴发展中,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市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,享有崇高声誉,备受人民尊敬。沈阳市的一代又一代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,他们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,立足本职,勇于创新,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、创业精神、奉献精神和工匠精神,成为沈阳振兴发展的一面伟大旗帜。
吴家柱是沈阳气体压缩机制造厂工程师,群众技术协作的发起人,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。1961年初,吴家柱和当时沈阳拖拉机制造厂工人出身的技术员林海丰、沈阳高压开关厂快速切削能手、工人出身的技术员吴大有三人开始合作攻关。林海丰在单位按照吴家柱提供的图纸,试验自创的振动研磨机。听到试验失败的消息后,吴家柱、吴大有当晚就去了林海丰试机现场,找原因,调设备,一夜未睡。三人经过齐心协力技术攻关,第二天,能去锈、倒圆角和抛光的研磨机终于正常运转了,林海丰也帮助吴家柱解决了气压机厂磨床砂轮修整的难题。
三人技协虽然屡出成果,但他们还是感到势单力薄。吴家柱等三人决定联合沈阳市劳模,将技协活动搞起来。他们找到变压器厂王凤恩、沈阳铸造厂张成哲等,职工技术协作组织很快增加到十几人。
把技术革新作为提高生产力的主要方法,是沈阳在不断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。技术革新运动造就了一支劳模队伍和“大国工匠”,培养了宏大的崇尚技术的职工队伍。
2009年1月,市总工会、市经济委员会联合下发《关于深入开展“沈阳市重大技术难题攻关活动”的通知》,号召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继续开展技术攻关活动,推动企业降低成本,创新技术,提高效益。时至今日,全市各级技协组织仍然活跃在生产一线,为推动技术革新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“现代产业工人不能只靠力量,要学会动脑子、勤思考、敢创新,只有通过苦干、实干、巧干,才能更好地实现制造技术新突破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”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。
杨建华是沈阳鼓风机(集团)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,一位连初中都没读完的铆焊专家。上世纪90年代初,沈鼓遇到了一个世界级的工艺难题,压缩机机壳制造技术寻求新突破。 (下转2版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凯迪苏州台创板材砂带振动研磨机真空泵垫圈